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分析 > 正文

业绩出炉!这类“银行系”金融机构交卷!

  来源:金融时报

  近日,随着各大上市公司财报发布,其关联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也陆续出炉。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有效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部分“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能与母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形成互补,在支持消费复苏、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年,“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表现如何?

  从已发布的年报数据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存在明显的分化,各公司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态势。部分公司实现了业绩增长,而部分原处于第一梯队的消费金融公司则遭遇业绩下滑。

  哪些“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实现了增长?

业绩出炉!这类“银行系”金融机构交卷!

  记者注意到,第一大股东为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哈银消金拥有较为出色的业绩表现。2024年末,哈银消金的资产总额以及贷款总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4.01%以及11.3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9亿元,同比增长13.46%。

  另外,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中邮消金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为75.41亿元,净利润为8.04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47%以及54.22%,实现了“双增长”。记者注意到,去年中邮消金披露2024年上半年财报时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下滑4.8%,可见在2024年下半年,中邮消金的净利润增长较为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另有几家第一梯队的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2024年的表现稍逊,其中不乏诸多原因。

  比如,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中银消金虽然资产规模实现增长,但是盈利水平却大幅下滑。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银消金实现净利润0.45亿元,与2023年的5.37亿元相比,下降幅度达91.62%。2024年上半年,中银消金净利润为-3.05亿元,降幅达208%,可以看出下半年这一数值已经回归正数,但是相较于去年同期依旧有较大降幅。

  第一大股东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兴业消金的业绩同样出现“跳水”。3月27日晚,兴业银行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截至报告期末,兴业消金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出现了下降。其中,总资产同比下降5.53%;营业收入为100.67亿元,降幅10.36%;净利润为4.30亿元,较去年末下降幅度达79.25%。

  同时,第一大股东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及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联消金在2024年也面临业绩波动。记者注意到,2024年全年,招联消金营业收入为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为30.16亿元,同比下降16.22%,出现了近年来首次营收和利润的“双降”的情况。

  为何会出现这种业绩分化现象?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与市场竞争、各机构展业模式以及风控能力相关。

  “从业绩表现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与各机构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展业渠道模式、风控能力、同业合作模式等多项因素有所关联。”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部分一梯队机构在不良承压的局面下主动收缩业务规模,也有机构在探索从线下逐步向线上转型的过程中产生“阵痛”;另一方面,部分表现较好的机构出于本身规模基数较小、股东加大支持力度、切入差异化场景赛道等因素,迎来较好的增长期。

  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出现“双降”的现象的时候,某家第一梯队的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主要是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结合市场需求与变化,主动采取了动态灵活的调整策略,主动压降贷款利率,进行“减费让利”,旨在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客户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苏筱芮提示,有些过于倚重助贷担保甚至是“双融担”模式的消费金融公司,虽短期内呈现出较好业绩,但是应及时进行业务调整,以长远眼光尽早建立自营获客能力与自营风控能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