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尺度商业
文 | 刘振涛
作为国内唯一挂牌上市的公募机构,“公募第一股”中邮基金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
“619.03亿”,“598.74万”,这是中邮基金2024年财报中的两个重要数据,前者是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后者是公司去年的净利润。
对比数据可知,中邮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去年增长了30多亿,增幅达5.75%,而净利润却从2023年的7000多万元下降91%至590多万元。两个重要数据的一增一减,形成鲜明对比。
中邮基金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9年的时间,净利润波动较大,在2023年扭转下降的情况之后,去年又再度下滑,下滑幅度上市以来最大。
发生了什么?
净利润下滑91%,
受什么拖累?
观察中邮基金的产品结构,2024年,中邮基金在固收领域发力,凭借债券型产品规模增长带动了整体公募规模的增长。
Wind数据显示,2024年末,中邮基金的债券型产品规模为441.0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了75.07亿元。债券型产品规模占总规模比达71%。
相比固收类产品的增长,中邮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却没有提升。Wind数据显示,2024年末,中邮基金股票型产品规模仅0.59亿元,较2023年末几乎没有变化,混合型产品规模为137.84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近23亿元。
此外,中邮基金旗下目前没有被动性的ETF指数产品,相比于去年部分公募机构抓住市场机遇布局指数产品而提升规模,中邮基金似乎错失了去年权益领域的机遇。
与规模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中邮基金去年的核心业绩数据下滑,这是中邮基金被市场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数据显示,2024年中邮基金营收为3.7亿元,同比下降25.78%;实现净利润598.74万元,同比下降91.60%,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
拉长周期,中邮基金去年净利润是继2023年业绩增长后的再次下滑,下滑幅度也是中邮基金上市以来最大。
Wind数据统计显示,中邮基金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以来,营收增速从2015年的86.77%下降至-25.78%;净利润增速从2015年的101.35%下降至-91.60%。
什么原因拖累中邮基金净利润大幅下跌?
观察中邮基金的财报,主要是管理费用下降和子公司利润大幅下降所致。
管理费用是公募机构营收的主要来源。2024年,中邮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为2.44亿元,占到营收的69.89%,同比下降17%。
对于管理费用的下降,中邮基金表示是行业降费带来的。据中邮基金发布的相关公告,早在2023年,中邮基金就下调过20只权益产品的费率至1.2%。
权益类产品费率下降,中邮基金依靠固收产品来稳定管理费用,但是固收产品相对权益类产品费率较低。因此,该基金在固收类产品费用占比提升的情况下,管理费用仍出现下降,影响了营收。
对于利润的大幅下降,中邮基金表示主要是本期母公司及子公司首誉光控净利润同比减少。
首誉光控是中邮基金控股的投资管理子公司,中邮基金持有51%的股权。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首誉光控净利润亏损5368万元,而2023年同期,该子公司盈利3853.60万元。合并报表后,子公司的亏损冲击了母公司的利润,带来了净利润的下降。
整体来看,中邮基金虽然规模增长,但是管理费用的下降以及子公司的大幅亏损,带来了经营业绩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邮基金的公募规模在去年实现增长,但是相比公募行业和同期的部分同类机构发展缓慢。
规模增长较慢,
老牌公募如何追赶?
中邮基金成立于2006年8月,距今成立18年之久,是国内一家老牌公募公司。2024年末,中邮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为619.03亿元,相比2015年上市时年末的高峰789.30亿元相比,是处于整体下滑的情况。
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4年9年时间,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规模呈现上涨趋势,总规模从9.11万亿元增长至32.24万亿元,增长了2倍之多。
将中邮基金上市以来的规模发展与行业整体对比来看,中邮基金没有跟上行业整体增长的脚步。
此外,2006年,公募市场包括中邮基金在内共计有5家公募机构成立,分别是中邮基金、信达澳亚基金、中欧基金、诺德基金、金元顺安基金。
从规模对比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4年末,中欧基金规模突破5000亿,信达澳亚基金规模突破1300亿,诺德基金规模为376亿元,金元顺安基金规模为327亿元。中邮基金的公募规模发展好于诺德基金和金元顺安基金,但也明显输于中欧基金和信达澳亚基金。
观察中邮基金的发展,规模增长缓慢的背后,一方面是中邮基金依靠固收产品,权益类产品的规模提升较慢。
以股票型产品为例,wind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末,中邮基金的股票型产品规模曾达245亿元,数量达5只。此后,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中邮基金的股票型产品大幅下降,很长时间只有1只产品,规模也不足1亿元。
在权益类领域的布局较少,中邮基金可能错失权益类领域的部分机遇,进而错失提升规模的机会。
另一方面,人才的流失也影响了中邮基金的发展。早期成立之初的中邮基金旗下有较多的知名基金经理。比如任泽松、邓立新、许进财等,他们三人曾被称为“中邮三剑客”。基金经理任泽松在2013年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夺得公募冠军,而被称为“公募一哥”。
再比如,广发基金知名的基金经理刘格崧也出道于中邮基金,并且在中邮基金管理的产品业绩也比较优异。
不过随着公司发展,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都相继离去。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7日末,中邮基金旗下基金经理为21人,行业平均数为23.80人,低于行业均值。2023年初至2024年末近两年时间,中邮基金离任5名基金经理,新聘任3名基金经理。
其中,有着“中邮基金权益一姐”称呼的国晓雯在2024年6月离任,她在中邮基金任职7年时间,管理规模曾高达百亿,最高回报曾超100%。
整体来看,中邮基金需要在巩固自身固收方面优势的情况下,而进行多元化发展,加强权益类产品领域的布局。同时,也更加需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人才,来追赶公募行业发展脚步,提升发展。
对于中邮基金2024年经营业绩,你怎么看呢?
上一篇:股票买卖指南,指南针与价格分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