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举措,正在影响中国的好莱坞电影进口。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有记者询问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一事是否会影响到美国电影进口时,国家电影局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滥施关税的错误行径,势必会令国内观众对美国影片好感度进一步降低,我们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观众选择,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
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对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引进片一直呈现“扩大进口”的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双方签署双边协议,中国每年允许以分账形式进口20部进口分账大片。
2012年,中美双方又签订《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此外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
在中方扩大进口的过程中,引进片也在国内市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在年票房中占据四成左右的份额。中国电影市场也在这段时间蓬勃增长,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准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但自疫情之后,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变化,国内电影市场对于引进片的依赖大大减少,引进片在国内总票房中的比重迅速下降,一直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据《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以下简称《洞察》)显示,2020到2023年,进口片在国内的年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15%和16%的水平,2024年回升到21.3%,但相比2019年的35.9%仍然差距不小。
从单部影片的表现来看,进口片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产生10亿票房级别的电影,即使是曾经热门的漫威电影,也没有了之前的票房号召力。比如曾经在中国有众多受众的《美国队长》IP,今年的最新续集在上映后票房刚刚破亿,和上一部12亿的表现相差甚远。

虽然好莱坞电影是引进片的主力,但引进片并不能和美国电影完全划上等号,在这一波的引进片份额下滑中,好莱坞的票房蒸发更加严重。
据灯塔专业版发布的《盘点丨2024好莱坞影片内地市场观察》显示,2024年好莱坞影片合计内地票房为62.73亿,与2021年与2023年的表现相当,占全年票房为15.1%。而在2019年,好莱坞电影的内地票房份额及总票房分别是31%和199亿。
在美国加征关税之前,“好莱坞失灵”已经成为这几年媒体反复讨论的话题。好莱坞在这几年沉迷于IP续作,灯塔报告也显示,大部分系列电影续集,相比前作观众的年轻化程度都在持平或下降,这意味着年轻观众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流失。
与此同时,在下沉市场,好莱坞电影也未能找到短视频营销的节奏。相比海外电影,这几年国产电影往往更容易在抖音形成话题性。一位接近抖音营销的从业者曾经告诉界面文娱,“大量短视频人群是下沉用户,比如对于汤姆·克鲁斯,他们可能并不熟悉。这也会触发抖音算法,后面相关推荐就会变少。”
尽管如此,超过一成的市场占比仍然不能忽视,因此在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的同时,也自然需要其他电影来填补这部分票房份额,尤其是在以往好莱坞发挥重要作用的冷档期,需要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起到某种进口替代的作用。
这次电影局发言人同样提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我们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引进世界更多国家优秀影片,满足市场需求。”
这一过程之前已经在进行,对比好莱坞和进口片的票房份额可以发现,非好莱坞电影在引进片中的份额在疫情后呈现了增长趋势。在近几年,在好莱坞之外,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都在内地市场有着不错的票房表现。
中国台湾地区电影《周处除三害》2024年3月初上映后成为票房黑马,月票房出人意料地突破六亿,并且成为当月票房冠军,力压同期上映的好莱坞科幻片《沙丘2》。这部电影有着鲜明的爽片性质,其题材也属于市场稀缺类型,因此迅速以小搏大,收获了大众关注。
除了商业片,海外文艺片也正在内地市场寻找到新机会。意大利女性主义题材电影《还有明天》在内地上映后目前票房已经突破4000万,内地也成为了这部影片除意大利本土之外最大的票仓。
虽然这几年好莱坞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对好莱坞而言,中国仍然是重要的海外市场。比如2024年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异形:夺命舰》,在内地收获了1.08亿美元票房,甚至超过了北美本土,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票仓。
中国市场进口影片数量的减少,将会对好莱坞的全球业务产生不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院线的表现都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表现,并且持续受到短视频与流媒体的冲击,AI技术则带来了新一轮的好莱坞罢工,在这一过程中,好莱坞需要一个复苏的中国电影市场,来缓解各种因素导致的财政危机。
而现在,中国市场看上去不再是好莱坞寻求增长的解决方案。
有话要说...